塞下曲首
《塞下曲》是乐府旧题,属于《鼓吹曲辞》,主要描绘了边塞景象和战争生活,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其中,有多首《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以下是其中两首的原文:
其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汉军正围燕,战鼓摇边韶。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这两首诗都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夜晚,月黑风高的情况下,雁群高飞,单于趁夜逃跑。而汉军则正围攻燕国,战鼓声在边疆回荡,表现出将士们的英勇和决心。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
塞下曲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特点
《塞下曲》这首诗的首联“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生动地描绘了塞下的环境特点。
首联的“月黑”说明了当时环境的黑暗,这可能是指夜晚或者低沉的云层遮蔽了月光,使得环境显得格外幽暗。这种黑暗的环境为接下来的情节设置了背景,也暗示了可能发生的战斗或逃亡。
首联的“雁飞高”则进一步描绘了雁群的行为。在黑暗中,雁群选择高飞,这既可能是它们对黑暗环境的一种适应,也可能是它们在寻找更安全的地方。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塞下环境的险恶。
“单于夜遁逃”则直接描绘了单于在夜晚逃离的场景。这进一步证实了塞下环境的危险性,以及单于为了躲避追捕而选择夜晚行动的情况。
综上所述,首联通过描绘月黑、雁飞高等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塞下环境的幽暗、险恶,为全诗奠定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