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是什么官
节度使是唐代设立的一个军事和行政地位的官职。最初是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而设立的。节度使统辖着一个或多个地方军区,并负责招募、训练和指挥地方军队,同时还承担着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的职责。节度使有较大的权力,可以自行决定军事行动,对地方军事和政治有较大的影响力。唐代后期,节度使职位逐渐被地方势力占据,甚至形成独立的割据政权,对中央政府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节度使是什么官职是几品
节度使最初为唐朝、五代时期地方军政长官,唐睿宗时期改称节度使,成为方镇(藩镇)的最高长官。节度使主要负责管理调度军需、军事防御、民政事务等,其官阶通常为二品,也有部分节度使从一品,副使从二品。
节度使的官阶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有所变化。唐高宗时期,节度使开始兼领河南尹,但官阶并未提升。武则天时期,开始实行“采访使”制度,采访使权力扩大,节度使的权力被削夺,但官阶仍然保持不变。唐中宗时期,又恢复节度使的权力,但官阶仍为二品。
到了宋朝,节度使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仅保留检校太尉、侍中、同平章事的虚职,实际上已不再掌握实权。元丰年间,改称节度使为武臣节度使,随后又改为武臣节度使、文臣节度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