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初中的物理知识最常见的有什么?
力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1.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2.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弹力的应用
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致断裂;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根较粗的钢丝,才能支撑较大的架设跨度;运动员在瞬间产生的爆发力等等。
可见,物理力学知识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处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二、热学知识的应用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力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的冬天如何保暖,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保护秧苗不被冻坏而往往采用在夜间向稻田里灌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水稻生长在夏季,是由于水稻是喜高温的植物
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初中物理现象及其解释如下:
1. 惯性:
- 现象: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倒。
- 解释:惯性是物体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会向前倾倒。
2. 重力:
- 现象: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 解释: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方向加速运动。苹果从树上掉下是因为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3. 摩擦力:
- 现象:行走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人不滑倒。
- 解释: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了足够的阻力,防止人滑倒。
4. 浮力:
- 现象:将一个空杯子轻轻放在水中,水面会上升。
- 解释:浮力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向上施加的力。当空杯子放入水中时,它会排开一定体积的水,从而产生浮力。这个浮力大于杯子的重力,所以水面会上升。
5. 杠杆原理:
- 现象:使用扳手拧紧螺栓时,需要用较大的力但效果更好。
- 解释:杠杆原理指出,在杠杆平衡时,力臂乘以力等于重臂乘以重。通过加长力臂(使用较长的扳手),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更大的力矩,从而更有效地拧紧螺栓。
6. 光的折射:
- 现象:将一根笔半插入水中,从侧面看笔似乎在水面处弯曲了。
- 解释: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会发生折射,即改变传播方向。由于水的折射率与空气不同,光线在从空气射向水面时会发生偏折,导致我们看到的笔似乎在水面处弯曲了。
7. 声音的传播:
- 现象:在教室里说话,离讲台较远的人听到的声音比近处的人小。
- 解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因此,离讲台较远的人由于声音传播的距离较长,能量损耗较大,所以听到的声音比近处的人小。
这些现象都是初中物理课程中常见的例子,通过学习这些现象及其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