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海南黑山羊

弹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神不定历史典故,心神不定的出处

心神不定历史典故,心神不定的出处

2024-11-30 22:51:41分类:知识浏览量(

心神不定历史典故

心神不定历史典故源自《左传·哀公五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33年,鲁国的哀公前去参观晋国的禁地,晋国当时的领导人是晋悼公。

晋悼公在哀公入禁地时,特意安排了许多美女在道路两旁跳舞和演唱,以分散哀公的注意力,使他进入禁地后心神不定。这是晋悼公要求晋国境内的大臣试探并考察鲁国哀公是否有侵略晋国的企图。

然而,哀公并没有产生侵略的意图,他心思专注在比较晋国和鲁国的差距上。哀公进入禁地后,他安排了一群鲁国官员和晋国官员进行交流,对比两国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哀公发现晋国在许多方面都比鲁国更加发达和有序,于是他对晋悼公表示赞赏。最终晋国承认哀公的忠诚,并与鲁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作为一位领导者,在面对外部环境和试探时,必须保持心神不定,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同时,要保持专注和冷静,对比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心神不定历史典故,心神不定的出处

心神不定的出处

“心神不定”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是:“屈平陶令止之,曰:‘夫君欲何往?何不为事平?且冯唐在魏尚在,尚欲与人为善,况为天下哭,而死乎!’……时人皆以为屈平终不能自谋,悲其志焉。及辞赋不成,其志未遂,上书谏寡人,其言甚激,为人所谗,王使人发其书,览之,太息曰:‘惜哉,忠言逆耳!’”这里的“心神不定”可以理解为心神不定,无法安定。
      
      另外,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得意失意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卢子谅《寄柳塘汪叔畊三首》云:‘不闻尔言久,因觉我言非。欲得尔之善,真期尔指归。’”这里的“尔言”指的是诗人的心神不定,无法安定下来。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专家。

联系我们

海南临山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 :海南省市辖区临高县加来农场兰联作业区第七队

服务热线:0898-28288763

联系电话:15348883678

联系邮箱:8022105@qq.com

网址:www.hainanshany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