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投壶教案?
乐高游戏:投壶
一、适合年龄:3~6岁
二、游戏价值:
1.在游戏中锻炼幼儿专注力,帮助练习小肌肉和大肌肉
的灵活性、协调性、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动作的发展。
2.帮助幼儿理解数量关系、感知空间关系和物体下落的速度,激发思维积极性,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判断等认知能力发展。
3.能尝试用目测的方式感知自己与壶的距离,猜测自己能否投进。
三、环境与材料:
1.环境:较安全的投掷区
2.材料:竹筒、竹筷,红、黄、蓝、方形、圆形、三角形、1-10数字卡、加减法算式标签若干。
四、游戏玩法:
(一)玩法一:投壶高手(4-6岁)
投壶者一人一壶(筒),站在离壶一定距离,人与壶的距离可根据投壶者年龄灵活调整,手拿箭羽(竹筷)投向壶中,每人相同数量的箭羽,数一数投中次数多者获胜。
(二)玩法二:分类投壶(3-6岁)
小班:
1.游戏筹备。将9个竹筒按颜色、形状、数字标签分为3组分别置于不同位置(有一定间距,3个投掷点),将12根竹筷按颜色、形状、数字分别贴上标签。
2.游戏模式。游戏开始,投壶者由起点携带12根贴有标签的竹筷出发,每到一个投掷点,将12根贴有标签的竹筷投到相应的壶里,返回起点即游戏完成。
3.游戏计分。投壶者由起点出发到投掷完成返回终点用时不得超过3分钟,投入正确计1分,投入错误不计分,最终以分数高低决定胜负。
中大班:将彩色图形和数字卡标签贴在壶(竹筒)和箭羽(竹筷)上,投壶者将箭羽投到相应的壶里。如把相同形状、颜色的箭羽投到相应的壶里,把单数和双数分类投到相对应的壶里,把加减法算式投进相对应的和与差的壶里等。
(三)玩法三:三局两胜(5-6岁)
投壶者两人一壶(竹筒),站在离壶相同距离,两人各3支箭羽,投壶三局,中两局者获胜。
五、观察与支持要点:
1.大班可由幼儿自主组织投壶游戏,鼓励幼儿创造新的玩法,尝试制定以两人或多人竞赛的游戏规则增强游戏趣味性。
2.游戏中的壶可用竹筒、奶粉罐、塑料桶等代替,箭羽可用粗竹签、木棍、筷子等代替,玩法二内容可根据幼儿认知能力作调整。
3.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理解游戏规则,是否专注,观察幼儿的游戏水平,有意识引导幼儿分析、反思和总结游戏经验。

乐高教案投石车
乐高教案:投石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投石车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 学会使用乐高积木搭建简单的投石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方式学习投石车的搭建方法。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投石车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投石车。
- 乐高积木套装,包含足够的积木用于搭建投石车。
- 投石车搭建指南或图解。
- 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投石车搭建过程的视频。
2. 学生准备:
- 乐高积木套装(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积木)。
- 书写工具,如铅笔、马克笔等,用于在乐高积木上标记。
- 团队合作任务卡,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责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投石车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投石车是如何工作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投石车的原理和构造。
2. 新课讲解(10分钟)
- 介绍投石车的基本原理,即利用重力将石块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 展示不同类型的投石车,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分发乐高积木套装和搭建指南,指导学生开始搭建投石车模型。
3. 动手实践(20分钟)
- 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搭建指南逐步搭建投石车模型。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尝试对投石车进行个性化设计。
4. 成果展示与交流(10分钟)
-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投石车模型,并简要介绍搭建过程和创意点。
- 其他小组提问和提出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投石车搭建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投石车搭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乐高积木搭建其他类型的建筑或机械模型,并记录下搭建过程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拓展:
1. 引导学生探索投石车的改进方法,如增加动力系统、调整机械结构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投石车比赛或设计挑战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物理、工程等,拓展投石车的科技含量和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