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2. 网络文化与传统阅读习惯
3. 科技进步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4. 文学作品对人生的启迪和影响
5. 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冲突及解决方法
6. 假期如何利用语文知识丰富自己
7. 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建议
8.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人生智慧
9. 影视剧与原著小说的异同之处
10. 语文学习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语文高考真题
以下是一些语文高考真题的示例,包括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等部分:
### 一、诗歌鉴赏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苦热题恒岳
唐·李贺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天地好比一座炽热的大窑,六月的暑气好像红红的炭火在猛烈燃烧。万物在这大窑里陶冶熔铸,人们啊,多么怨恨这要命的酷暑炙烤。你可知道,秋天丰收的百谷,正是在暑热中生长,成熟。
田里,水沸如汤;农夫们,背上的热汗淋漓如雨。他们正在夏日炎炎里耕耘,我却安闲地坐着,怎么敢轻易地品尝食物?
注解:恒岳,即恒山,在今河北曲阳西北。李贺(799年~约819年),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问题:
1. 本诗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形容天气酷热?请简要说明。
2.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二、文言文阅读
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阅读《游禅山记》
山之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阅读《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问题:
1. 《游禅山记》中的“翼然”一词如何描绘山亭的形状?请简要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2. 《师说》中作者对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持怎样的态度?他提出了哪些应对措施?
### 三、现代文阅读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阅读《母爱如细水长流》
母爱如细水长流。细水长流,才能经久不衰;母爱如细水长流,才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
世界上多数人似乎都认同这个道理。但幼时,我却未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深意。总认为母亲的爱太过平凡简单,如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直到那一天,我才如梦初醒。
那天,我第一次独自出门,去往陌生的城市上大学。临别时,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反复叮嘱,只是默默为我整理好行装,然后站在门口,目送我远去。我回头望去,她依然站在那里,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很长。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母亲的爱,就像那条细水长河,悄无声息地流淌在我的生命里。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渐渐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母亲总是以她那细腻而坚韧的方式给予我支持和鼓励;每当我取得成绩时,她又总是以那最朴实无华的方式为我骄傲和自豪。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母亲的爱依然如那条细水长流,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的生命。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遇到什么,只要我回头望去,总能看到母亲那熟悉而温暖的背影。
问题:
1. 文章开头写“母爱如细水长流”,有什么作用?
2. 文章中作者对母爱的理解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
3.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写“我”独自出门上大学的经历?这段经历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
### 四、作文
题目:以“磨难,人生的财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1. 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2. 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3. 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此处可提供部分题目及答案的示例,由于篇幅限制,详细解答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资料)
以上仅为语文高考真题的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可能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做历年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技巧,同时注重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